成都启航考研总校:在川蜀之地,为考研人筑一个"充电站"

文章来源:亮点解析

发布日期:2025-08-07

作者:超级管理员

沿着科华北路往川大望江校区走,过了十字路口,世外桃源广场A座的电梯总在15层停得格外勤。这里是成都启航考研总校,一扇玻璃门后,永远有翻书声和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——对很多四川考生来说,这是他们考研路上最熟悉的背景音。

选在这里,大概是总校最懂考生的一点。步行到川大图书馆只要八分钟,常有学员上完课就背着书包往校园里钻,"蹭"一场公开课或是找个自习位。去年有个学新闻的姑娘,就是在川大的讲座上遇到了目标院校的导师,回来后在总校的自习室改了三版研究计划书。

周边的配套像是为考研人量身定做的:楼下打印店的老板能精准报出"启航学员价",隔壁咖啡馆的第二杯半价券总往学员手里塞,连深夜的出租车司机都知道,这个点从15楼下来的年轻人,多半是刚结束晚自习。有学员开玩笑说:"总校把'考研生态圈'都给我们铺好了。"

  wechat_2025-08-07_111808_596.jpg

总校的课程安排带着点四川人的务实。"基础班"从三月就开课,不是急着讲考点,而是先帮跨考生补本科专业课,去年有个学会计的姑娘要考教育学,老师愣是带着她啃完了三本教育学原理教材。"暑期集训营"则搞得像"高考冲刺",每天六小时正课加三小时晚自习,班主任拿着考勤表盯着,但会在课间给大家买冰镇酸梅汤——"四川的夏天,没这个学不进去。"

最特别的是"本地院校定向班"。针对川大、电子科大这些热门学校,老师会翻出近十年的复试真题,甚至请来在读研究生分享"师门偏好"。有学员考上川大后回来说:"面试时老师问的问题,竟然和总校模拟复试里的一模一样。"

三楼的自习室有两排特殊的座位,靠窗,光线最好,专门留给二战学员。桌上贴着便利贴:"去年差3分,今年一定上","在这里掉的眼泪,要变成录取通知书上的名字"。管理员阿姨每天会多给这些座位换一次饮用水,"他们压力大,多喝水总没错。"

AI系统的用法也很接地气。不是冷冰冰的刷题机器,而是会在你连续错五道同类型题时,弹出个对话框:"要不要看看李老师讲这部分的录播?第18分钟有诀窍。"有学员把系统生成的"错题地图"打印出来,贴在书桌前,像打游戏闯关一样逐个攻克。

总校走廊挂满了锦旗,但学员们更爱聊那些没写在锦旗上的事。比如那个总在凌晨给老师发消息的姑娘,最后考上了西南财大,特地送来自己做的饼干;比如两个在自习室认识的研友,互相督促着复习,最后双双考上电子科大,现在成了同门。

其实总校里没什么惊天动地的魔法,不过是一群人在这里认真地为一个目标较劲。就像门卫大叔说的:"每天看着这些娃娃来来回回,背着比书包还重的梦想,就觉得这楼里的灯光,比对面写字楼的都亮堂。"